第二十期“南国知识产权沙龙”暨“百城知产律师联动”AI背景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在南宁举办
时间: 2025-05-06 访问量:772
2025年4月27日,由广西律师协会、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南宁市律师协会、柳州市律师协会承办的第二十期“南国知识产权沙龙”暨“百城知产律师联动”AI背景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广西区内律师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等12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活动由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何宇主持。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围绕涉外背景下人工智能领域的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及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影响等热点问题展开。中国—东盟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星,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永红、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和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黄少迪作主题发言。
陈星院长以“AI背景下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理论问题探析”为题,结合各国典型案例及法律规定,深入剖析了AI大模型数据来源的合法性、AI创作能否取得知识产权以及AI大模型涉及的数据权利等问题。他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必然要求建立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未来,可以数据产权为基石,进行数据产权专门的立法探索。
王永红副主任以“谷歌Transformer案”为切入点,剖析了各国在AI专利审查方面的差异,并表示“AIG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Technology,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专利审查时可能面临的新颖性误判及创造性门槛不适配的难题。为打破上述困境,他建议建立专门的AI法律体系,例如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创新保护法》,并在专门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AI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黄和明主任聚焦“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影响”,对AI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带来的效率提升、流程优化、风险防控、个性化服务进行了深度分析。他表示,在信息平权浪潮中,知识产权服务业应瞄准高价值服务、技术赋能、垂直化服务、教育培训、国际化服务五大转型升级方向,顺应智能化与个性化并行、与产业深度融合、全球化与本地化平衡、伦理与法律平衡的四大趋势。
黄少迪庭长以“AIGC作品与著作权制度的矛盾与冲突”为引入,结合国内外的司法实践案例,深入讨论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和权利归属认定问题,并总结了主要的五点核心认定标准:人类创作的主导性、最终表达的独创性、创作证据的完整性、技术工具的从属性、推动进步的导向性。他表示,应加强立法、司法保护工作及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工作,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版权登记系统,同时发挥司法裁判树规则、明导向、稳预期的作用。
专题分享环节,柳州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袁利芳以及四位发言嘉宾,结合法学理论及实务经验,就本次交流会所涉及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结合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交流现场
本次交流会通过“理论+案例+工具”的三维探讨,为AI背景下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创新思路。今后,广西律师协会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为全区律师、专家学者提供知识产权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为广西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来源: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
文:张相羽,图:方鸿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