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南国知识产权沙龙”暨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在南宁举办
时间: 2025-04-09 访问量:2,014
2025年3月27日,由广西律师协会、广西知识产权协会、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九期“南国知识产权沙龙”暨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在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举办。广西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海波、广西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罗冠春、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刘春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黄少迪出席活动并讲话。知识产权领域律师、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近150人通过线下线上形式参加。活动由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何宇主持。

活动现场
广西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海波在讲话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为法律行业带来全新挑战,律师行业需紧跟技术变革,提升专业能力,积极探索AI时代的业务创新。广西律师协会将积极围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搭建律师业务交流平台,推进法律服务和产品创新,护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广西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罗冠春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正重塑着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企业需直面技术应用中的法律风险,同时把握创新机遇。他希望各方深化协作,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刘春彤介绍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情况。她表示,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强专利导航、维权援助等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为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保护支持。
本次活动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商标保护、商业秘密管理及司法实践等热点问题展开,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黄少迪、广西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罗冠春,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覃远湘、委员李成渝受邀作主题分享。
黄少迪庭长以国内外“人工智能著作权相关案例启示”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审判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著作权案件审理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近年人工智能著作权相关案件的审理新趋势、新思路。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及司法机关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一系列现实和潜在的法律问题,优化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力度,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保驾护航。
罗冠春副会长以“AI赋能律师商标业务开拓”为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管家”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必要性以及AI如何赋能“知识产权管家”。他表示,律师可借助AI工具实现商标监测自动化、侵权分析智能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加强技术应用提升服务附加值,实现从“单一代理”向“战略顾问”的转型。
覃远湘副主任结合“DeepSeek商标争议案”,剖析了商标申请中的商标驳回复审、商品选择、商标申请的风险识别、商品与服务确认原则等问题。他表示,企业需强化商标显著性设计,精准选择商品服务类别,并通过防御性注册构建品牌保护网。针对AI领域技术迭代快、商标易冲突的特点,他建议采取“核心类别优先注册+关联类别扩展”策略,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应对商标异议与无效宣告。
李成渝律师聚焦“人工智能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结合司法实践分享了商业秘密认定、举证及抗辩要点。她表示,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明确密点范围,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安全。对于AI领域人才流动频繁的现象,她建议企业在劳动合同中细化保密条款,防范核心技术泄露风险。
互动环节,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综合运用部部长范辉乐以及四位主讲嘉宾与参会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并结合实务经验提出针对性建议。

互动交流现场
本次活动通过前沿理论研讨与典型案例剖析,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对话平台。未来,广西律师协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为科技创新提供律师力量,助力广西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来源:广西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
文:谢林格、韦冉,图:曾嵘